1984-1-24

一个小发现。

用Mac下东西的时候,正在下载中的文件日期会现实为1984-1-24。

后来查了一下这个日子到底有什么特别的。

原来这个日子是第一台苹果电脑开始销售的日子。

估计是作为纪念,所以保留了这个日子吧。。。
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acintosh_128K

隐私保留的邮件群发技巧

之前的一篇博客中说道,当群发邮件的时候,有一个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就是会把客人的邮件地址公布出去。

比如作为A,要给B、C、D三位客户发送邮件,三位客户互相不认识。

没有考虑隐私的前提下邮件发送方法是“TO:B;C;D”。

这样,当B、C、D各自收到邮件后,会互相明白对方的地址,就造成了安全隐患。

考虑隐私的一种方法是作为发件人A:“TO:A”“BBC:B;C;D。”

A将收件人地址作为自己,然后隐藏发送给B、C、D,这种方法解决了群发的需求的同时,也不会泄露任何客户隐私。

日本IT届的称谓的分类

接触日本的IT届以后,小编发现其实中国和日本的IT届在称谓习惯上有很大的不同。

在日IT人员大致来说一共是两个类别,开发系和基盘系。

~~~~~~~~~~

首先是两个共有称谓:PM和CE。

PM是Project Manager,中文就是总监的意思。
这个称谓可以说,是除了CIO/CTO之外最高的技术称谓了。
不管是开发系还是基盘系都可以成为PM,所以可以从一个侧面发现,这个职位很难、并且竞争很激烈。
主要的工作范围就是监督、管理整个工程,并不负责具体的实现和设计。(已经脱离技术层面了)

CE是Customer Engineer,客户工程师。
这里称谓是一个很普遍的一个称谓,没有什么定性的具体做开发系还是基盘系。
当然根据公司的不同,可能会进行细分开发系CE或者基盘系CE,不过通常来说是一个杂工。
CE是一个很入门级的称谓,只要是和客户有关的,只要是做和计算机相关的工程师,都可以说是CE。
顺便一说,和这个称谓相对的就是Help Desk,CE工作范围对公司外部,HD工作对公司内部。

~~~~~~~~~~

开发系-Development
工作范围:应用程序的实现等。

 按照逐次上升来说 PG->SE->PM 。

PG-Programer,程序员。
主要的工作范围就是写代码,可以将是开发系里面比较底层的存在。

SE-System Eng.,系统工程师。
这个是一个日本IT独有的称谓(定义),并且是开发系里面的上位称谓。
主要的工作范围就是做设计,然后交给PG去实现。
日本的IT届一直被称谓金字塔,在日本只有一个上位称谓的SE,然后下面的PG了什么的都外包给其他国家的下流。

~~~~~~~~~~

基盘系-Infrastructure
基盘这是个日文词汇,基盘系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基础建设系的意思。
有一点要主意的是基础不代表比开发系低,只是技术层面不一样的,并不是难度。
主要负责信息化建设。

NE-Network Eng.,网络工程师。
主要工作范围是一些通讯建设等,比如路由交换的调试、防火墙的配置等等。
不同于开发系有PG->SE的进化,基盘系只有NW一个总的分类。
一般,基盘系和开发系互相做对比的时候都是NE和SE做对比。

其次,在基盘系里面还有甲乙方之分。
如果是在甲方,那么主要做的就是运维方面的工作,这个是不会成为PM的(因为做的都不是项目),进化的职位是Manager,比如信息部部长之类。
如果是在乙方,那么一般都是承接各类施工项目,所以进化的方向自然是NE->PM。
一般来说,有7、8成的基盘系工程师都是在甲方做运维。
并且,真正能称之为NE的工程师和SE相比,NE还是很稀少的。

也有一种基盘系的SE的说法,不过不是主流说法。NE里面,很多时候都是直接用认证高低/工作年限来区分上下位的。

————-
写到这里,可能有些朋友会奇怪,如果SE是开发的,那么专门调试服务器的工程师算什么呢?

在日本,服务器工程师可以叫做Server Eng.,但是一般没有明确定义。

因为一般来说实施项目的时候,不管是对NE还是SE来说,服务器技术是非常不可缺的,所以一般都是被包含在了NE和SE之内,也就是说只会一门服务器比较难混。。。

当然,除了以上的几个主流称谓之外,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数据库工程师、操作工程师等等。

如果拿SE和NE做一点对比,由于技术层面不同,同时成为SE和NE几乎不太可能。因为不管是开发系还是基盘系的知识都是无情无尽的,如果要坚固,那么很有可能最后是两边都是懂一点,但是都不能自诩专家,搞了半天一场空。

—————
另外,在日本对于计算机行业,部分公司使用比较严谨的学术划分,开发系划分为IT,基盘系划分为ICT。
IT-Information Technology.
ICT-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.

电子邮件使用技巧

不管是商谈还是日常生活交流,电子邮件的使用是非常不可缺少的,但是真正关于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,大部分的朋友,包括小编都停留在了最基本的阶段。最近为了和一些客户商谈,小编很是恶补了一下电子邮件的使用技巧,下面就简单的总结一下。

地址栏:
就是键入收信人的地址的地方,如果用英文来标记那么就是“TO”,可以键入多个人。除了“TO”之外,还有“CC”和“BCC”等很多其他的选项,这些选项都非常有用,下面是一些总结。

TO:收信人,可多人。
CC:抄送,一般用于比如向相关人员报告的情况下。信息的共享、确认目的为主。
BCC:密送,只是这个地址并不会显示在收件人的信件中。一般可以用于比如和其他公司进行商谈的时候,需要将信件抄送一份给自己的上司,但是又不想让客户知道的情况下。

这里需要注意一点,TO和CC中,所有的地址都会显示在收信人的地址栏中,所以会产生一个信息外露的危险,比如在给100个客人发送信件的时候,如果同时使用TO或者CC发送,那么100个客人就会互相知道对方的邮件地址,这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安全隐患。其次,在回复的时候,需要注意是回复给一个人,还是回复给所有人。

Reply To:这个是让对方回复的时候回复到某个指定地址,对收件人而言这是一个隐含选项,收件人如果不注意收件地址和发送地址,一般是不会注意到这个设定的。

Subject:这个是键入主题,如果没有主题会被计算机提示键入。

Request read receipt:回执功能。意思是,当对方阅读了信件后,自定会回复一封已阅信件。这个功能不是所有的邮件工具都有,有些要自己写脚本,相对比较麻烦。